/ NEWS
更新時間:2020-11-18
灌漿料市我們比較熟悉的一種加固材料,我們知道在灌漿施工結束后需要進行養護階段,施工單位往往習慣于傳統的施工養護經驗,按照普通混凝土的養護方案來進行養護,那們這種作法可取嗎?答案是:不可取。
混凝土的養護方法不大適應灌漿料的使用。在進行加固改造,結構補強,澆筑梁、板、柱時會出現灌漿料基體的早期開裂問題。
灌漿料的開裂,使它的強度、性質發生了一定的改變。大量灌漿的施工工程經驗和試驗表明,只要對灌漿料實行"及時而充分"的濕養護,就能使早期開裂得到有效的控制。
濕養護越接近完美,硬化灌漿料的性能越好;偏離完美濕養護越遠,灌漿料的早期開裂就越嚴重,抗滲性能就越低。
灌漿料系列產品中,水膠比低,泌水少,內部的內水遷移速度慢。表面蒸發的水分不能及時得到補充,這時灌漿料尚處于塑性狀態,稍微受到一點拉力,表面就會出現分布不規則的裂縫。出現裂縫以后,體內的水分蒸發進一步加快,于是裂縫迅速擴展。良好的濕養護使早期的不可見裂縫和不可見孔隙缺陷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在民用建筑中,工業建筑中,現場攪拌的普通混凝土,是在混凝土終凝后才開始濕養護的,一般不覆蓋,每天澆水約3-6次。只要不出現可見裂縫,就認為濕養護滿足要求。在使用灌漿料的時候,規范要求濕養護7天,*好能夠保持7天不失水。前3天防止失水尤為關鍵。在第一天,則是關鍵中的關鍵。如果第一天失水過多,所造成的缺陷可能以后很難彌補。